在中國,“扶桑社”是個和“石原慎太郎”一樣“臭大街”的名稱。盛傳扶桑社出版的由日本右翼編纂的歷史教科書“歪曲歷史、美化侵略戰爭”。
在外界批評的壓力下,日本外務省委托JAPAN ECHO株式會社將全部八種初中歷史教科書翻譯成英、韓、中文,并于2008年將中文版公布于網站。可惜很少有中國人看到過。實際上扶桑社教科書的原文是這樣寫的:
關于“二十一條”:(二十一條)卻將中國當作半殖民地看待,是輕視中國民族主義的行為。
關于“九一八事變”:奉天郊外柳條湖的滿鐵鐵軌被人炸壞。關東軍指稱是中國方面所為,立刻占領滿鐵沿線的都市。但實際上是關東軍自己破壞的(柳條湖事件)。
關于“七七事變”:有人對正在京郊外盧溝橋上演習的日軍進行炮擊。第二天早晨,日軍與中國國民黨軍隊之間就形成戰斗狀態(盧溝橋事件)。雙方一度謀求就地解決,但不久日本方面卻大規模派兵增援,國民黨政府也即發布動員。8年的中日戰爭就此揭開序幕。同年8月,在外國權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殺,中日兩國為此進入全面作戰。
關于“侵華罪行”:這種征用人力及征兵的情形也曾在殖民地實施,臺灣和朝鮮有許多人就蒙受這種犧牲和痛苦。另外,許多朝鮮人和占領區內的中國人被送到日本的礦山等地,在惡劣的環境下勞動。朝鮮和臺灣還推動同化為日本人的皇民化運動,勸誘民眾改成日本姓氏!瓬S為戰場的亞洲地區,人們也遭受極大的損害和痛苦。尤其是中國的士兵和民眾,由于日軍進攻而犧牲慘重。
當然,中國的輿論習慣于指責日本教科書在描寫日軍的罪行時“輕描淡寫”、“幾筆帶過”。也的確,比如在描寫南京大屠殺的時候日本教科書都是一小段內容,甚至只有一句話。不過日本歷史教科書普遍用60、70頁來容納近、現代史,百年的歷史要濃縮于薄薄的幾十頁紙,所以書中大部分事件在篇幅上都難免“輕描淡寫”。日本也有人認為這種濃縮近現代史的做法不太恰當,新任文部省大臣田中真紀子就持這種觀點,她要求增加近現代史的篇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