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什么時候能起飛,問機長還不如問‘飛常準’”,最近大熱的手機軟件“飛常準”,對航班的預報準確率達到了99.99%。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軟件原來就是咱們合肥做的,CEO鄭洪峰在肥求學、上班、創業,昨日,他接受本報專訪,透露了“飛常準”為何這么準的一些秘密。
位于宿州路上的一棟寫字樓是“飛常準”的藏身之地。這款目前在國內名聲大噪,用戶量排入全國前五的手機軟件就是在這里制造出來的。
大約是在1999年,鄭洪峰與朋友創立民航資源網,這個網站當時主要的用戶和訪問量都來自民航系統內部。網站的訪問量很高,但并沒有提供航班信息。 2008年,鄭洪峰開始接觸移動互聯網,也就是手機應用平臺,如果把航班的準點信息制作成一個軟件,用戶可隨時查看,一定能火。從2010年至2012年,“飛常準”的注冊用戶量翻了6倍,目前達到了110萬左右,下載量超過500萬。排名在全國同類軟件中名列前茅,“飛常準”果然火了。
之前,有業內人士調侃“飛常準”,數據是從全國上百個機場屏幕上一個個抄下來的。鄭洪峰透露,絕大部分數據的確來自公眾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從空管、機場、民航等方面獲得。關鍵是如何將這些信息整合,因為即使是機場的工作人員,對航班起降信息也知之甚少。多頭分割的數據是最難搜集和整合的,而這在以后也成了“飛常準”獨步圈內的秘笈。
起初,“飛常準”的用戶更多是民航內部人士,隨后拓展到機票代理商,最后,當因晚點而憤怒的乘客跑去質問機場工作人員時,工作人員拿出了“飛常準”。至此,“飛常準”被更多的人裝上了手機,隨后的用戶增長是幾何級的。
今年,“飛常準”再度火了一把。在國內著名的娛樂脫口秀《天天向上》中,鄭洪峰及其同事以準哥、準姐身份亮相,向觀眾展示了“飛常準”的一些強大功能。 “我們上那個節目一分錢沒有花。 ”鄭洪峰告訴記者,因為節目組經過了嚴格的甄選,吃喝玩樂行,都有手機軟件代表,而“飛常準”成為“出行”的手機軟件代表。
節目播出前,鄭洪峰就意識到“飛常準”用戶量會大增,他們提前做了5倍于平時的用戶流量準備。不過,節目播出后,用戶量的激增超過平時10倍,服務器還是爆了。
在當天的節目中,鄭洪峰坦言,目前公司并不掙錢。之前,他面對攜程2000萬收購的傳言,也表示只是深度合作。昨日,鄭洪峰解釋了目前“飛常準”的經營模式。
“更多的還是以商業用戶來補貼普通免費用戶”。實際上,“飛常準”最開始的用戶包括了機票代理商等,而后,這些數據開始提供給包括有延誤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以及旅行社,用于相關商業用途。目前,這些賣數據換來的錢仍在補貼著免費用戶。而整體上,雖然下載量驚人,但“飛常準”目前還并不掙錢。
如何在移動互聯網中尋找成功的商業模式,鄭洪峰覺得,未來,一些一年能飛八九萬公里的用戶將是發掘重點。不過,在經歷了2011年燒錢圈用戶大戰之后,近年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界正開始加強對上游核心數據的爭奪。像“飛常準”這樣掌握獨特數據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開始成為投資界的新寵。
1月3日,昆明長水機場的延誤成了頭條新聞,而“飛常準”實際上曾讓不少旅客成功飛離當時濃霧中的機場,原因就是這些旅客及時查看了可以立即改簽的信息,而改簽飛機也如預報一樣及時起飛。
在所有信息服務中,預測某次航班能否準時起飛是最復雜的一項。 “飛常準”需要知道該次航班的飛機是否已到達起飛機場。如果沒有到達,是因為上一趟飛行延誤,還是飛機出故障正在維修,或者已經換了另一架飛機。普通乘客很難得到這些信息,而“飛常準”通過自身信息網絡都能獲得。
另外,包括起降機場以及航線上的天氣情況、飛機維修情況等影響準點起降的信息都已被“飛常準”掌握,而鄭洪峰透露,他們正試圖讓“飛常準”更準,將流量控制等因素也加進來并告訴旅客。
除了越來越準,“飛常準”未來還會增加一些如實時查看自己頭頂上有多少飛機這樣的娛樂功能。(實習生李玲 記者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