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姓感受
“幸福是一種感受
不認同幸福指標化”
講述人:王小姐(廣告公司職員 29歲)
我理解的馬建堂的意思大概是說,幸福得有一定的物質基礎。這個我是贊同的。工資收入跟不上物價的上漲,我在北京工作不覺得幸福。對我來說,各項保障也都不完善,房子和孩子上學都是我要擔心的問題,覺得未來很渺茫。
不從物質基礎來說,我覺得導致我不幸福最關鍵的因素是,我對北京這個城市沒有歸屬感。但是已經習慣在這個城市生活,又不想回去了,而且回去也不好找工作。
我覺得幸福是不能測量和調查的。幸福只是人心里的一種感受,怎么能夠用硬性的指標調查呢。白巖松在書里說過,幸福不等于快樂。不認同把幸福指標化,這種調查也是沒有意義的。
“幸福測度是對
唯GDP論的一種反省”
講述人:吳先生(公司白領 30歲)
我現在住在十幾平米的出租屋里,每個月還要支付相當于我三分之一工資的房租;也買不起車。我平時不怎么買衣服,唯一的開銷就是買幾本書跟朋友吃飯喝酒,但還是沒有攢下多少存款。出行的時候是最痛苦的,幾公里的路坐公交車要半個小時,F在還好,雖然不是很滿意,但是生活也還過得下去。一想到未來結婚生孩子、買房子就頭疼。
我覺得幸福是不能測度的。有錢不一定幸福,幸福不一定有錢。我覺得別用什么幸福指數了,還是用生存指數比較好?匆幌氯祟惿嫠璧谋匾獥l件,我們這個社會是否已經滿足大家了。
幸福測度是對唯GDP論的一種反省吧。我覺得不是數字好看了,民生就改善了,生活條件是否變化大家能夠親身感受。(李蕾)